点击返回协会首页|欢迎来到欢迎来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张宇飞:天工院不忘初心做行业技术变革的引领者

2025年05月28日12:25

  2025年5月14—15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山西太原召开。


640.jpg


  本届论坛以“开新篇、拓新局、创新绩”为主题,旨在深入剖析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态势与创新路径,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来自协会及分支机构、会员单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家学者、行业主流媒体代表等共计46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届论坛设置了两场高层对话,16位来自工程机械骨干企业的高层领导围绕“开新篇、拓新局、创新绩”的论坛主题,立足企业自身实际与发展布局,深入探索工程机械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交流分享各自企业在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心得与成功经验。

  高层对话(二)

  论坛第二场高层对话由协会秘书长吴培国主持,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绍宝,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元松,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新,烟台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飞,川崎精密机械商贸(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越峰,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飞,合肥湘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驰军作为嘉宾参与对话。


640-(1).jpg

  高层对话(二)现场


640-(2).jpg

  主持人:协会秘书长吴培国


  吴培国:请简要介绍自己及所在企业的情况。


640-(10).jpg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飞


  张宇飞:我从历史贡献与当前发展两个维度介绍一下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历史方面,天工院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发源地,牵头研发了国内第一台全液压推土机、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填补了国产工程机械从无到有的空白;主导了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技术的本土化适配;承担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4)秘书处工作,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从当前发展角度看,围绕市场和行业所需,我院聚焦“工程机械电动化、液压元件可靠性、工程装备智能化”三大战略方向,聚焦核心业务高水平发展,加强优势资源统筹和利用,在新领域和新客户拓展上取得新突破,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吴培国:天工院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天工院有哪些创新举措,将持续为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张宇飞:总结我国242家科研院所转制后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头部1/3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部1/3企业:处于改革转型期,亟待突破竞争瓶颈;尾部1/3企业:已退出市场或面临淘汰。天工院作为行业技术基石与标准引领者,始终坚守科研使命,未在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掉队,但是仍需以更高站位应对新挑战。

  天工院切实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例如,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持续提升农机装备可靠性;保障国防安全方面,不断进行军工特种装备技术攻关;能源安全方面,加强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深海作业技术研发。天工院将工程机械领域积累的液压、传动、智能化等领域的研发能力,持续向国家相关领域倾斜。

  第一,国际标准化能力提升。2025年4月,作为ISO/TC127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天工院牵头组建中国代表团参加ISO/TC127第30次年会,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实现国际标准制定与我国经济建设需求的有机衔接。目前,正积极申请2026年ISO/TC127年会在华举办,进一步强化我国在行业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引领地位。

  第二,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坚。为提升工程机械行业核心零部件可靠性,天工院从技术创新维度精准破局,通过推进特种液压泵、阀国产化替代,破解“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聚焦工程机械高端属具及液压手腕研发,以推动装备智能化与精细化作业能力升级;开展EHA、EMA等电液伺服元件开发,以抢占液压传动领域技术制高点。

  第三,场景化技术创新突破。以“从普通施工环境到极端环境”的全场景覆盖为目标,开展适应性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在高温、高压、高湿、严寒、复杂地质等极端工况下的作业性能,拓展工程机械应用边界。

  总之,天工院将不忘初心,始终以“国家队”的担当,做行业技术变革的引领者、国家战略安全的守护者、全球标准的引导者,为工程机械高质量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吴培国:如何看待未来工程机械无人化发展趋势?能否预判一下工程机械特殊场景下无人化时代的到来时间。

  张宇飞:无人化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突破场景适配性、成本经济性的协同瓶颈。但主要看需求的迫切性,在一些高危环境和环境边界比较简单的场景里会率先突破。

  我个人认为,工程机械更类似于人体外骨骼,可以理解成基于人的机械装置。外骨骼式的人机协同或许更符合机械学原理。无人化的价值不在于消灭人类劳动,而是重构劳动价值——将人类从体力型、重复型工作中解放,转向创造性、协作性岗位。人工智能在复杂逻辑推理等高阶任务中表现优异,但面对抓取物体、精准操作等低阶感知与运动技能时,仍存在显著挑战。

  当前大模型主要聚焦语言与符号系统,尚未深度融合物理定律(如动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从技术的适配性角度来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总体来说,无人化技术的应用需依赖技术迭代、成本下降、社会共识的共振。10年之后能否实现,还需要看社会现实条件。


  吴培国:谢谢大家,我个人认为,工程机械特定场景无人化时代应该会到来,协会近期也决定了成立智能建造装备与应用工作委员会,希望为满足用户在少人化、无人化发展需求,搭建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少人化、无人化科学规范发展做好服务。

  来源:协会宣传工作部根据现场实录整理
  初审:董萌
  复审:尹晓荔
  终审:吴培国
  编辑:赵利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