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ES 2025展商风采:中交天和竖向掘进机助力深707m竖井落底贯通
2025年08月05日09:43
前不久,中交天和研制的"首创号"竖向掘进机在深达707m、直径11.4m的天山胜利隧道2号竖井施工中成功实现贯通。这座全球目前最深高速公路竖井将与其余7座深井共同承担起对22.13km特长隧道的日常通风功能,同时形成包含紧急救援通道、灾情监测站、应急通风系统的立体安防体系。
隧道由4组8座竖井组成,2号竖井备受瞩目,不仅因其核心通风功能,更在于它肩负着验证大直径TBM掘进机工法开挖超深竖井可行性的重任。“首创号”长44m、重1350t,在海拔3000米的永冻层施工现场,实现每分钟20mm的掘进速度、单月104.18m的掘进纪录,以及日均6.89m的稳定表现。这不仅是中交天和对"先行先试、实战验证、迭代升级"的践行,同时,"首创号"标准化的施工参数体系正在为国际隧道工程贡献中国方案,其突破性的热力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成功攻克了-30℃极寒环境下液压系统失效、岩层破碎带支护等世界性难题。
“首创号”的锥形刀具系统可自动识别岩层强度变化,其独创的"掘—排—支"三位一体工艺,使得刀盘切削、岩屑清理与井壁支护可在智能系统的指挥下同步完成。24m长的智能撑靴机构,通过交替撑紧井壁的仿生运动,在-40℃的极寒竖井中仍能保持毫米级掘进精度。这项技术突破使我国首次实现大直径硬岩深竖井全断面无人化建造,将传统需要400人轮班的高危作业,减少为仅需8名技术人员在控制室的远程操控。在年平均气温-5.4℃的永冻层施工现场,"首创号"实现智能化系统24h不间断的精准掘进。
"首创号"盾构机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掘进效率与安全性的双提升,更书写了高原隧道建设的环保新范式。中交天和设计团队创造性采用低噪驱动系统、泥浆循环筛分装置及水下切削设计等绿色技术,使施工现场PM2.5浓度稳定在18μg/m³,噪声值较传统工法也显著降低。
依托“首创号”的工程实践,不仅研制了相关装备,更系统攻克并形成了完整的大直径全断面竖井掘进施工成套关键技术体系。项目首次主导编制并发布了适用于公路隧道的《公路隧道竖井施工技术规程》和《深大竖井施工定额》两项基础性行业规范标准。同时,围绕“首创号”形成的核心技术,已获得各类专利及奖项27项、省部级工法2项。这为全国乃至全球未来在复杂艰险环境下进行深大竖井建设,提供了权威、先进、安全、高效的中国技术解决方案和标准依据。
来源:中交天和
整理:协会宣传工作部
初审:董萌
复审:尹晓荔
终审:吴培国
编辑:赵利祥
市场动态
更多>>行业展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