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院院长郑尚龙在可靠性、耐久性和绿色环境分论坛第三场对话中发言
2014年11月07日00:15
2014年11月5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及安徽省、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协会及所属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和行业各领域骨干企业的高层、行业媒体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本届行业年度盛会。
6日上午,在开场主持人协会副秘书长吕莹和对话主持人路面与压实机械分会副秘书长雒泽华共同主持下,"可靠性、耐久性和绿色环境"分论坛第三场高端对话开始。在对话环节中,浙江美通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德胜、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军、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向阳、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录廷、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方权和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院长郑尚龙等六位嘉宾围绕“可靠性、耐久性和绿色环境”的论坛主题就行业关注的热点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展开深度对话和现场交流。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院长郑尚龙指出通过技术创新、引进消化、产学研合作及企业自身创新来实现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他说: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目前主要是做工程机械的研发,包括工程机械的一些实验检测等。我本人现在担任天津工程研究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国机重工的副总,我现在就是两头忙。
几个企业讲的非常好,我也非常赞同。说在全球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创新,我们重组以后就不搞产业搞研发了,今天讲创新,我想创新应该是永恒的话题,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毕竟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产品方面,有些产品差距还很大。今天的话题是可靠性、耐久性,挖掘机、装载机,国内的可靠性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400小时左右,最好的可能到500小时,像卡特、小松是900到1000小时,基本上是我们的两倍。再一个耐久性,沃尔沃在12000到20000小时之间,基本上八到十年,我们的产品只有一半,有的一半有没有。今天说的话题比较好,可靠性、耐久性和绿色环境,简单的说,这个产品用了五年就报废,就是浪费资源。中国工程机械和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有差距,我们要创新。有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技术创新。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30年,机械工业部采取的措施就是引进、消化、吸收的这种方式进行创新。这几年,如果我们缺乏某一个产品技术,多采取并购的方式,并购能够比较快速。毕竟搞并购来实现产品的创新还是在少部分大企业里面发生,要具备一定的实力。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式更多的企业能够接受,比如说搞压路机,我们可能对某一项技术没有掌握,可以就这项技术到国际上寻求合作,这种合作是可以考虑的。
还有一种方式,是国家倡导的产学研合作,解决某项专项的技术提升,包括国家863,大学有理论基础,科研单位把新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上,或者成套技术,或者是某项技术,包括节能减排,提高相率。
第四个方式,企业自主创新,这是我们企业的根本。一方面培养我们自己的创新意识,人才队伍的建设,包括引进人才和送出去培养。
第三种方式和第四种方式,我认为是大部分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那么创新应该走什么路子呢?我们不能逆势,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信息化。我们从产品的研发到工艺自动化,包括机加、焊接等等工艺过程,我们都有可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的网络化。
我们自身的创新一定要跟着时代,要充分的结合自身特点。
市场动态
更多>>行业展会
更多>>